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才有坚守的定力、奋发的勇气、创新的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近日,由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童心向未来暨国防军创栏目组、中国书院联盟、世界丝路文化论坛组委员、新全球化智库(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西部教科文卫体融合发展大会组委会等相关联合主办单位,以“汉字为师,文以载道。家史为范,立德树人”为主题的“学好中国字 做好中国人”文化行动烟台研讨会在烟台芝罘区安亲托管中心圆满落幕。此次研讨会聚焦汉字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吸引了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及文化爱好者等各界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汉字文化与教育发展的新路径。
研讨会上,专家们围绕四大主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汉字造字智慧认知维度模式”议题中,学者们从汉字的起源、演变出发,剖析其独特的造字逻辑,探讨如何将这一智慧融入现代教育,提升学生对汉字的理解深度。在“汉字学习与道德人格的修为”讨论环节,专家们指出,汉字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品德修养的培育过程,通过对汉字内涵的挖掘,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以载道与家史为范的融合”主题引发热烈讨论。与会者认为,将传统文化经典与家族传承相结合,能让文化更具生命力。通过家史中的故事和家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与汉字文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文化传承与人格塑造。
研讨会上重点推出”学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文化行动以汉字为师立德树人为宗旨的三部书籍,《汉字完形真读》、《国民汉字读本》、《汉字演变简述》此三部曲作为聚焦于汉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对青少年核心素养塑造的重要作用。
《汉字完形真读》由百文通慧、千字启蒙、万物开智(百千万)三个子系 统构成,从现代汉语语境下的简化字字形出发,沿着“字象”到“物象”的回归、衔接、承转、化生的思维路径,回溯到真书、隶篆、金文(铭文),直至甲骨文(契文),层层剥茧、由表及里,探寻汉字内隐的生存世界-物质生活层(物象场景、生活方式)、意义世界-精神生活层(审美施艺、心智模式)、可能世界-灵魂生活层(巫术思维、宗教信仰),以及历朝历代积淀起来的字理、字脉、字义、字音等汉字生成的要素,还原汉字的真象与贞相。
《国民汉字读本》围绕提升青少年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精选了与人们的意识、伦理、修行、交流、健康、幸福有关的400余字,将汉字智慧与生命链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惑、丰富人文情感、提升高雅的审美情趣、乐观地对待人生、营造和谐与幸福的能力。本书是为提升全民阅读质量而编著。希望能涌现出更多的书香家庭、书香学校、书香社区、书香城市。
《汉字演变简述》简述了在人类文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对比,汉字的生命力、寓意最强。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印度哈拉本文字,虽然我们今天从博物馆和遗址中能够欣赏到这些古老文字的残片遗迹,但它们都是已经死去了的文字。而汉字作为人类四大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下来的文字,这一现象本身即足以说明汉字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把先民们留下的这份珍贵遗产仔细加以整理,发现她们的光辉是如此晶莹温润、怡人恬心的气息和神采,令人不期而自来的温馨,都十分浓郁地使我们得到不能离开的情致与不可稍离生活的必需性。我们得天独厚有这么厚实的家底,应该是昂然直道而前的。
针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全民阅读融合贯通以达学教相长的解决措施”,参会代表们分享了各自在实践中的经验与思考。大家一致认为,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推动全民阅读,是实现学教相长的关键。通过丰富阅读活动、搭建互动平台,激发各年龄段人群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
研讨会上除了汉字是文化的基石,还研讨脊柱是健康的根本。脊柱是人体骨架的主轴,是人体活动的控制中心。脊柱与脊髓神经是人们物理和生理功能的基础,脊椎及脊髓节神经直接关系到内脏的健康。儿童在生长发育期最容易受损伤的就是脊椎骨和脊髓神经95%的儿童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弯曲现象即脊柱弯曲症。中西禅三医合一,解决脊柱修复难题。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为汉字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汉字文化将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培养有文化底蕴、有道德素养的新时代人才贡献力量。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