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预商数字经济研究院 GBP 重点工程课题组、世界预经济科学研究院货币创新实验室
摘要:
本文基于余求宝教授的预经济学理论,提出“可编程承诺”货币观是对传统货币本质的深刻变革。传统理论将货币定位为“价值尺度”,强调其静态衡量功能;而余求宝教授将货币定义为“跨时空价值交换的可编程承诺”,借助智能合约实现价值在时空维度上的动态编程与执行。研究揭示:
本质重构: 货币从交易媒介升维为时空价值载体,通过预设规则实现未来价值流的自动化配置;
技术跃迁: 区块链智能合约取代物理载体,以代码的确定性执行为核心信用基础;
效能升级: 单点交易扩展为链式协同网络,以 USDT 等稳定币(依托约 1500 亿美元美债储备)为例,形成高效全球资本调度节点;
霸权警示: 美元体系正利用可编程特性强化金融影响力,需警惕其潜在风险(例如,预估至 2025 年,离岸稳定币交易量中高达 80% 的部分可能规避现有监管)。
研究同时挖掘管子“轻重之术”对预经济学的启示,提出构建“四维智能合约”与“数据锚定机制”的中国方案。
关键词: 可编程承诺;预经济学;时空价值交换;智能合约;管子轻重论;货币主权;稳定币;金融霸权
一、 传统货币范式的局限:“标尺”功能的时空约束
(一) 价值尺度的单维困境
古典货币理论(如亚当·斯密,1776)将货币核心功能锚定于“价值尺度”,其本质是一种静态衡量工具:
物理形态依赖: 从实物货币(贝壳、金银)到纸币,始终受制于实体载体;
时间维度缺失: 主要服务于即时交易,难以有效预设和管理未来价值流(例如期货交易需依赖衍生品);
空间割裂性: 跨境支付依赖 SWIFT 等体系,效率低(平均耗时 3-5 天)、成本高(手续费约 3-5%)。
(二) 管子的前瞻性批判
《管子·轻重戊》(公元前7世纪)早已洞察货币固化标尺的弊端:“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深刻指出将货币固化为静态标尺必然导致价格体系失衡。2023年全球通胀危机中,美元指数波动引发大宗商品价格剧烈震荡,可视为“币物轻重失衡”现象的现代印证。
二、 “可编程承诺”货币观的三维突破:时空价值的代码化实现
(一) 本质重构:从即时标尺到时空契约
余求宝理论的核心创新在于将货币定义为“跨时空价值交换的可编程承诺”:
维度 | 传统货币观 | 可编程承诺观 |
时间穿透性 | 即时交易 | 未来价值流编程(如 DAI 贷款设定 10 年后自动偿付) |
空间延展性 | 主权边界内流通 | 全球链上秒级结算(如 USDT 跨境成本<0.1%) |
信用基础 | 国家信用/暴力担保 | 代码不可篡改性(如以太坊合约执行的高可靠性) |
此定义呼应管子“执准衡以调通”思想——货币应是动态调节时空价值的“准衡器”,而非僵化的静态标尺。
(二) 技术跃迁:智能合约的契约革命
可编程性通过区块链智能合约实现:
自动执行: 如参数化保险在预设条件(如干旱指数触发)达成时自动赔付,效率远高于传统流程;
规则嵌套: 如深圳试点“人才激励通证”,设定需本地工作满 5 年方可完全兑换现金的规则;
跨链协同: 如香港稀土稳定币项目,连接刚果钴矿与江西锂厂,形成基于产能数据的价值网络。
(三) 效能提升:链式协同的网络效应
传统货币流通呈点对点放射状,而可编程货币可激发链式网络效应:
协同价值 V_c ≈ 初始价值 V_0 × e^(节点数 n × 连接强度 k)
案例: USDT 以约 1500 亿美元美债储备为支撑,成为支撑数万亿美元市值加密生态(截至 2025 年数据)的关键节点,展现显著的网络放大效应。
三、 霸权镜像:美元稳定币的算法化扩张与风险
(一) 算法化支配机制
美国正利用稳定币的可编程性强化其全球金融影响力:
时间层面的影响: 美联储政策通过利率敏感型协议(如 Compound)间接影响全球资本成本;新兴市场曾因主要稳定币(如 USDC)利率波动承受较大损失(2024 年数据参考)。
空间层面的控制: 监管机构利用链上合规工具(如 OFAC 制裁)实施域外管辖(如 2023 年 Tornado Cash 事件);美元稳定币在跨境贸易结算中的份额持续增长(显著超越 SWIFT)。
(二) 管子“四维”伦理视角的审视
运用管子“礼义廉耻”四维尺度检视美元稳定币体系:
礼崩: 部分稳定币宣称 100% 储备,却存在资金挪用于套利等争议;
义失: 存在要求资源国接受美元稳定币支付却拒收其主权货币的现象;
廉溃: 部分稳定币选择离岸注册地,存在规避严格监管的争议;
耻灭: 将算法稳定币(如 UST)崩盘等系统性风险事件轻描淡写为“市场出清”。
四、 东方破局:融合“轻重之术”与智能契约的创新路径
(一) 四维智能合约:管子伦理的链上实践
尝试将“礼义廉耻”理念编码为智能合约规则:
责任约束条款示例:
function issueBond() public {
require(debtRatio < 50%, "Exceeds sustainable limit"); // 负债率约束
require(RDInvestment > 5%,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investment"); // 研发投入约束
// ... 其他责任性约束
义利平衡机制:
如海南自贸港试点:设定规则将外资超额利润部分自动转入再投资或社保基金池。
(二) 数据锚定机制:基于本土价值的定价探索
借鉴管子“币重物轻”原理,探索非美元依赖的价值锚定模型:
货币价值 V ∝ (关键资源产能 P_r × 必需物资产量 P_g × 网络节点数 N^2) / 对美债依赖度 D_us
实践探索:
山东农产品代币: 利用寿光蔬菜日产量等实时数据进行动态价值调节,提升农民收益;
香港稀土稳定币: 尝试以中国稀土产能数据作为跨境结算的价值基础,降低美元波动影响。
五、 结论:范式转换与文明路径
余求宝“可编程承诺”货币观的革命性在于:
解构了货币作为单一“价值尺度”的传统认知,揭示其作为跨时空信用契约的本质;
揭示了美元体系利用可编程货币技术强化其全球影响力的新机制及潜在风险;
指明了基于东方智慧(管子轻重论)构建具有伦理约束和本土价值锚定的智能货币体系的路径。
当西方试图通过代码固化金融优势时,管子的箴言“不处不可久,不行不可复”(《管子·牧民》)穿越时空,警示可持续性。历史或将证明:唯有将责任伦理(礼义廉耻)融入技术架构,让价值回归真实创造(轻重之术),人类才能在数字时代挣脱新型金融支配,重建公正的经济秩序。
文明的抉择超越技术层面,关乎伦理根基:
当资本为短期利益耗尽未来资源时,
当全球储蓄在算法的波动中被收割时,
管子早已在竹简上刻下永恒答案: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货币的终极可编程性,
深植于文明自身的尺度与伦理之中。
参考文献:
《管子》校释组. (2020). 《管子集校》. 中华书局.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2025). Stablecoin and CBDC System Risks Report.
Nakamoto, S. (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中国人民银行. (2023). 《中国法定数字货币白皮书》.
余求宝. (2025). 《预经济学导论:时空折叠中的价值重构——从管子轻重论到可编程文明的范式革命》.人民网
主要修改说明:
标题优化: 将“标尺”明确为“价值标尺”,更准确;将“突破性创新”改为“范式突破”,更符合学术语境;调整连接词使更通顺。
术语清晰化与规范化:
强调“预经济学理论”的归属(余求宝教授)。
将“价值尺度”明确定位为传统理论的核心观点。
“可编程承诺”定义表述更精确(“借助智能合约实现...”)。
将“技术跃迁:...取代物理载体”表述得更明确(“区块链智能合约取代物理载体”)。
“效能裂变”改为“效能升级”或“效能提升/网络效应”,避免过度夸张;“链式反应效应”改为更通用的“链式网络效应”。
“霸权警示”调整为“算法化扩张与风险”或保留原意但弱化绝对性;相关数据表述如“2025年离岸稳定币交易量超7万亿美元中80%规避监管”改为预估性表述(“...中高达 80% 的部分可能规避现有监管”),体现严谨性。
“美元稳定币的可编程殖民”改为“美元稳定币的算法化扩张与风险”或“霸权镜像”,更中性或聚焦现象。
“可编程殖民主义”改为“算法化支配机制”。
“数据轻重锚”改为“数据锚定机制”,更易懂。
统一使用“预经济学”、“管子轻重论”、“智能合约”等核心术语。
逻辑与结构优化:
摘要要点更清晰分隔。
表格“可编程承诺观”下的“空间延展性”描述补充完整。
“霸权镜像”部分区分时间/空间层面的影响机制,条理更清晰。
“四维智能合约”实践部分,代码示例增加注释说明其意图,实践案例描述更聚焦机制本身。
结论部分论点提炼更精炼,突出范式转换、风险揭示、路径指引三层意思。
数据表述严谨性:
涉及未来年份(2025)的数据,明确标注为预估或参考(如“预估至 2025年”,“截至 2025年数据”,“2024年数据参考”)。
具体数据(如损失金额、新增就业)如非核心论证点,可考虑弱化绝对数字,或强调其作为例证的性质。
代码优化:
代码块使用代码标记(```solidity ... ```)清晰标示。
变量名采用更通用的驼峰命名法(如debtRatio, RDInvestment)。
注释更清晰说明约束目的(如“负债率约束”、“研发投入约束”、“责任性约束”)。
文献格式: 统一参考文献格式(作者. (年份). 标题. 来源。书籍信息单列)。
保留核心风格:
保留了管子引文的核心思想和对现代现象的映射。
保留了“四维”(礼义廉耻)的分析框架和应用尝试。
保留了核心数学模型(V_c, V)的表述。
保留了题记和结语的诗性语言和核心思想(文明、伦理、尺度),仅对个别措辞做了微调(如“拒绝被算法殖民的清醒者”改为“文明的抉择超越技术层面,关乎伦理根基”作为题记引子,保留原句在正文末),并确保其与正文论述的连贯性。最后一句“货币的终极可编程性,深植于文明自身的尺度与伦理之中。”是对原文结尾思想的凝练。
这些修改旨在提升文档的学术严谨性、清晰度和可读性,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的核心思想、创新点和独特视角(特别是管子思想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