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研究
2019年6月2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快推动卫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务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2021年8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2021—2025年)》明确指出,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从2019年提出"体医融合"到如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体卫融合”。由“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不仅是解决看病与就医问题,更是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推动体卫融合和全民健身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家的政策文件多次提及体育与健康,无疑说明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但是体卫如何融合,才能真正推动健康关口前移,这是我们当下丞待解决的问题。
纵观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体医融合和体卫融合的研究来看,国外主要针对体医融合进行研究,虽然没有“体卫融合”的相关研究,但是对于国内体医融合和体卫融合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还处于“体卫融合”服务模式以及发展路径的探索阶段,而目前我国的体卫融合还停留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层面,中层与基层的政策供给与保障力度也较小。所以,为进一步深化体卫融合,应加强基层基础扶持力度,以“运动是良医”的主动健康理念,以“进校园”为抓手,主动走到学校中去,尤其是医学高校,将体育,医疗、卫生预防充分融合,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体育学院三院联合,同时依托本部运动健康研究平台,推进体卫融合,打造试点实体,加强体育科普和科学健身指导力度。
二、“体卫融合”新概念解读
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动体卫融合服务机构向基层覆盖延伸,支持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中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新,推广常见慢性病运动干预项目和方法。推广体卫融合发展典型经验。就此而言,运动康复医疗有望加速,并且与体育,医养融合发展。
三、“体卫融合”在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首先,体卫融合有助于推动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其次,从高校的角度出发,体卫融合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健康素养。作为高校体育教师,站在“体卫融合”的视角,帮助大学生重新认识疾病、认识体育,培养他们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战术手段,在《“十四五”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中提出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突出位置。2019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明确规定,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卫”是公共卫生服务,“医”是医疗卫生服务,从横向发展来说,“体卫融合”是“体医融合”的必由之路。“体医融合”向“体卫融合”的转变是基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医学高校体卫融合教育工作决定了“大健康、大卫生”人才的有效供给。当前,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体卫融合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纽带和实验平台。
四、“体卫融合”在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开展新路径探究
l 增强健康储备普遍共识。
为进一步深化体卫融合,应加强基层基础扶持力度,以“运动是良医”的主动健康理念,以“进校园”为抓手,主动走到学校中去,尤其是医学高校,将体育,医疗、卫生预防充分融合,将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以及体育学院三院联合,同时依托本部运动健康研究平台,推进体卫融合,打造试点实体,加强体育科普和科学健身指导力度。
l “体”、“医”、“卫”资源深度整合
对于学校人才培养而言,全民科学健身需要既懂得运动人体科学及医卫知识,又具备运动锻炼指导能力的专业人员,能够根据民众的个体差异,科学地制定运动处方并予以监督与调整。对于如此庞大的社会需求,学校应加强对于具备医学,预防和体育学知识的复合性人才的培养。
l 搭建 “体卫融合”健康促进服务平台
从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 2 个方面着手:线上主要涉及“体医融合”、“体卫融合”相关宣传、咨询、预约、相关产品等服务内容,同时也提供预防、公共卫生,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 线下主要按照医院和健康机构模式,打造体医特色门诊、体医健康管理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并提供适合不同人群、不同病症的武医服务项目。
l 完善“体卫融合”健康促进服务人才体系
结合学校实际,依托体育部运动健康研究中心平台,同临床医学院运动康复专业团队共同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基层卫生工作者队伍,就科学锻炼技能和健康指导知识进行专门培训,掌握运动处方开具的基本技能。(西安医学院 陈盼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