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中才先生与友人和学生欢聚一堂
郑中才先生和作者之一、人民美术网执行总裁陈俊贤合影
微风不燥,秋意正浓。
癸卯秋日的一个下午,我们和乐清市大数据管理中心主任金龙江、七里港书画院负责人黄晓呈一道,拜访画家郑中才先生。在柳市七里港排东村,一幢依山而筑的楼房前,我们轻轻敲开了“漱砚居”的大门。
“漱砚居”,是画家郑中才老师工作室的斋名号。“漱”,取居绕山林趣之意,古文中亦含隐居,隐逸。画家取“漱砚居”为斋号,寓意漱砚漱墨又漱心,有虽居俗尘亦可不为俗气所扰,心如明镜不染尘埃之意矣。
“漱砚居”依山而筑,一条山路盘旋而上,曲径通幽处,一房俨然。正是“漱砚居”。漱砚居门临青山,屋依绿水,院外有竹,涧边有树。这里晨起耳可听鸟鸣声声,目可见涧水逶迤。朝居斯,暮归斯,鸡犬相闻,怡然自乐,真可谓世外桃源也!
“ 漱砚居”大门两旁,有一楹联,为已故书法家陈云谷撰书,联曰:“居饶山林趣;情怡翰墨香”。书法笔力劲健,气势开张,书卷气弥漫,观之,便觉凡尘荡尽,逸趣盈怀。郑中才先生则书过自撰联“春山排闼仁为里,翠竹居邻德不孤”,亦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门打开,迎接我们的,正是画家郑中才先生,先生身材高大,体格健壮,声若洪钟,满面红光,人站在我面前,足足比我高了半头,丝毫看不出七十多岁的样子。先生是南方人,谈吐间,倒像极了北方的汉子。热情、豪爽、阳刚。与先生谈艺,如清风穿堂,满目星河,满面春风——
贤者为师,磨砺技艺
1948年的一个秋天,郑中才出生在乐清七里港七里村一个叫垟心屋的地方。因为家里穷,他只读了4年小学,便辍学在家。十三岁时,为了生计,跟作油漆工祖父学习民间工艺,也画过竹帘画。绘过六格盒(温州地区陪嫁木器),描过金漆画。因为聪颖好学,深得同乡书法家陈云谷先生赏识。亦师亦友,深受其益。《在建桥的十年》,是画家郑中才老师在2018年出版的一个书画作品集,其中囊括了他近十年书画的探索、学习和创作。其中有一篇文章,记录了他少年时期,和陈云谷先生的交往的情景:
“陈云谷先生是我的老师,一直深刻的影响着我。有朋友问:“你的书画怎么不像陈先生?”我说:“不是不像,是学而不易呀”!老师文化功底深厚,境界高。”
“腹有诗书气自华”。学养,对一个书画家来说,至关重要,无学养者,虽技巧娴熟,然图有形似,而韵味不足,观之则俗气满纸,枯燥无味。有学养者,则其书画意蕴绵长,久看不厌。一个书画家的文化修养,学识才情,使其书画雅韵满纸,书香弥漫。陈云谷先生的学识、才情、人品,让那时的郑中才,在从艺的道路上,明白了道理,奠定了基础,看清了方向。
佛心童心, 漱砚洗心
在“漱砚居”画室的墙壁上,一幅《五百罗汉图》引起大家的注意,让我忍不住驻足而望:画面尺幅巨大,气势开张。五百罗汉,或蹲,或卧,或立,或伏,或隐,或露,姿态各异,形神兼具,有面带笑容的布袋和尚,有面目慈祥的长眉长老,有面目狰狞的降龙,金刚弄目的伏虎。一个个罗汉栩栩如生,趣味盎然!在用笔上,或工笔勾勒,或泼墨写意,或巧,或拙,均手到笔随,一任天然。
佛心童心,漱砚洗心。郑中才先生早年曾游历于九华、灵隐寺等地,闭关清修。在此期间,他把临摹,抄经,悟佛作为日课,纯正深邃,秉承佛心。并用心搜罗佛家题材,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反映佛家思想题材的罗汉作品,《五百罗汉图》便是其中优秀作品之一。这些作品创作完成后,在各地一经展出,便引起海内外艺术界和收藏界广泛关注,很多作品漂洋过海,被日本、韩国等国海外友人高价收藏,好评如潮!同乡书画家陈云谷,看了他创作的《得悟图》后,大加赞赏,称其作品“了无俗气,妙处只能心会,而难以言传”!
书画双清,技道并进
书画方面,郑中才是个多面手,他精于人物,花鸟,山水,书法。这得益于他少年从艺的勤奋和过人的天赋。他的人物画,造型新奇,用笔精妙,线条简洁凝炼而不失灵动,注重神态刻画和笔墨技巧,所作人物,或横笛底吹的可爱牧童,或浣纱而归的乡村少妇,或依门盼归的老人,均栩栩如生,形神毕显!他的画面,用笔简洁,色彩明快,或精工细描,或任笔写意,均心到笔随,一任天真。他画的山水,师法传统,又不拘绳墨,注重意境和笔墨。他的山水,在笔法上得益于宋元诸家,于米家山水、宾虹老人处用功尤多。一幅作品,注意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在构图上,注意空间和对比,山川浑厚,草木华滋,蓊郁光灿,生机满纸。观之,则尺幅千里,意蕴绵长。
东坡云:“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寓妙理于豪放之外”何哉?乃师古能化,不着形迹,不泥于古之故也。我观先生画作,亦有此感。
艺术,乃生命之奢饰品。人生,若无艺术营养之滋润,必将干瘪无味。所以,一个喜欢艺术的人,也可能就是一个有趣的人,他的灵魂有趣,人,也自然可爱。
郑中才老师性情豁达,为人真诚,在艺术上,秉承佛心,不忘初心。已从上海建桥学院特聘画师岗位回到家乡过隐士式生活的他,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在建桥的十年》画册,社会上好评多多。他说:“一个艺术家,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下得了功夫,画画写字,不可勉强和刻意为之。或许,在年轻的时候,你为了生计,不得已而画些自己不愿意画的画。可到了老年,生活无忧,就应该为自己画画,为内心而画,为快乐而画,为艺术而画。”一语道破了一个艺术家内在的心声。
问及近期是否要办个书画展,郑中才老师则将学生陈未先和谢海利的作品递给我们,并请我们评价。他说,两位学生随他苦学书画多年并已显现不错艺术功底和灵气,要办展览的话,时机成熟可办一个师生书画作品展。言语之间,满是对学生的希冀和奖掖,亦显示出为师的厚道和谦虚。
“ 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在艺术上讲究天人合一,技道并进,中才老师书画双清,漱砚洗心。以艺术之心,游于艺海,耕于砚田。岂不美哉!岂不快哉!(陈俊贤 李旭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