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要闻 >

丹青绘世界,笔墨出空灵一一许峰诗歌研究第三部《咏物悟道100首》的开篇语

2024-08-06 09:18 来源:欧洲网   阅读量:8278   会员投稿

/邹中海

在人工智能(AI)技术挺进文学领域、网络上一些搞怪的视频言论分走了一部分流量,纯文学的空间一次次被压缩的情况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阅读量和好评率不降反升,创造了当代文学的一大奇观。这说明,带有人间真情、道德风尚和生活感悟的作品,在任何时代、任何科技以及一切搞怪手段都是取代不的。人们需要精神佳肴和良好的精神导向。据笔者初步统计和梳理,有关许峰老师诗歌诗学和人格魅力的相关文论,已高达上千篇(则)。其中已发表在国家级媒体平台和正规出版物、5000字以上的文论已达80多篇,这么大的当量,放到任何时代、任何诗人身上,都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如果再算上散章散评,光由许峰诗歌诗学所产生的文字,至少超过了百万字。

如何把这些文论,构建成全面系统的《许峰诗论》,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我们这些粉丝团必须努力的方向。著名诗评家邓三君老师已做了初探。第一本有多位评论家参与的著作《许峰诗论》,从论艺、论道、论情三个维度展开,并已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笔者现在所撰写的文论,大体方向是遵循党在延安时期文化建设的三大向度,即民族向度,科学向度,大众向度,这也是许峰老师一直都非常强调的。今天的开篇语,简单谈一谈许峰老师由爱读书到著书立说的过程、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善良。

一、

经过时间的发酵与沉淀,著名文化学者、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也越来越呈现出其恢宏、厚重、崇高的气象和品格。关于许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文化界、军政界、学术界和评论界已有几百位大咖进行过深入发掘与精彩阐释。

这本《咏物悟道100首》的诗集,从出版日期来看,要早于他的另两本主题诗集《四季如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和他的学术性著作《许峰诗论》。因为这本著作,2019年就已经出版了。而《四季如歌》《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许峰诗论》三本专著,均是202212月才出版的。笔者推断,这本诗集应该是许峰老师退休后所写的第一本纯文学著作。尽管许峰老师早就是军政界、新闻界、文化界有名的文化大咖,但原来的写作方向主要集中在新闻、言论、报告文学等方面。期间虽也写诗歌,但那时他的诗歌写作,只能看作“闲情”,休闲方式的一种。因为那个时候的写作,主要是专业写作,诗歌仅仅是他专业写作之外的“调味品”。只是万万没想到,这最不起眼的“闲情逸致”,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力。他能成为家喻户晓、名扬全国的大诗人,其实就得益于他的诗歌创作。他原来的写作,专业性太强,有一定的导向性和读者阅读层面的限制,这些既是高度也是限制。而现在的诗歌创作,则能雅俗共赏,以更为开放的文学性,上达庙堂之上,也能处江湖之远。他的诗歌又载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山野村夫,都把他的诗歌诗句,捧为至理名言。

上文提到的那些数据,有些读者朋友可能不太敏感,试举例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但围绕着《诗经》展开的文论也才两千多篇,换句话说,每一年才有一篇文论出现。像许峰老师如此“井喷式“的文论,在任何时代、任何诗人身上出现,都是不多见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成历史之最。但仍必须在拾遗补阙的意义上,细致梳理许峰老师的诗歌诗学的关系。只有厘清了这一关系,才更有助于人们通过富有哲理式的语言重新审视与观察,更加充分地领略和认识他的诗学思想、创作与理论的重要价值,产生历史的纵深感,很自然地形成一种熔古铸今的艺术对话,从而展现许峰老师既注重文脉赓续、又推动遗产增殖的精神向度与生动场景。

二、

许峰老师喜欢读书,从儿时就开始了。许峰老师曾亲自对我说过,他小时候除了干农活、去学校读书之外。只要有一点时间,就会到处借书来读。那时候农村的“闲书”不多,有也是残缺不全,有的无头无尾,有的中间掉了很多页,他也读得津津有味。直到后来进了部队,这种情况才有了很大的改观,再后来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学习,成了新闻记者,他读的书才日渐增多。他对中国古典小说情有独钟,也一向是他重要的阅读和研究对象之一。我们从许峰老师的诗歌里和他在日后的文章、论著中多有涉及的言论中,可以清晰地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由此可见许峰老师的读书情结。这对日后形成的许峰诗学和诗歌风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除了有我们熟知的《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儒林外史》等经典名著之外,还有如《金瓶梅》《聊斋志异》、“三言”“二拍”、《东周列国志》《后西游记》《七侠五义》《封神演义》等中国小说史上具有突出特点和特殊价值的作品,甚至包括笔者不知名的小众之作、文言笔记、诗歌流派和宗教类的书籍等。旁征博引,博览群书,终于以丰富的学识,铸就了不可动摇的文学地位。也为他悟出人生哲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许峰老师喜欢读书,开始是兴趣和天性使然,但随着时光推移和视野扩展,特别是当他把一生的理想与志业托付给文学和学术之后,这种好奇和兴趣便上升为经过了审美估衡的理性选择。他是非常重视传统、具有民本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心目中,现代文学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以传统为依托、文学遗产的滋养与传承,才能守正出新,蓬勃发展,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许峰老师把他的文艺观融入诗学实践,以求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他的笔下,所有的诗歌、文艺评论都幻化成精神意脉,搭建了完善的许峰诗歌体系,以诗歌、诗学理论同时存在的两种形态,最终为其文学世界平添了别有意味的丰赡与缤纷,使其愈发风标独立,气象卓然,豪情万丈。

三、

许峰老师出身农家,却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和他的家庭环境、勤奋好学及部队培养,还有他的秉性善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据署名为闻之的作者介绍(笔者推理,闻之即邓三君老师的笔名):那还是1999年的时候,分给他帮扶的一户帮扶对象家住在与陆丰交界处的多祝镇上上村,地处海拔几百米的半山腰,一家三代八口居住在一间只有60多平方米的土坯房子里,且破败不堪,家徒四壁。许峰老师想:如果只是每年给点钱,他们照样摆脱不了贫困。于是他决定给这个贫困户建房迁到墟镇生活。他找到5位老板资助15万元,在墟镇上为这家做梦都不敢想住楼房的人家盖起了三层楼,还特地将单位换代的电脑修好,送了3台给这家孩子学习,又让老板送去5套更换闲置的家具。不仅如此,为了让这家人有经济的“造血”功能,还买了2头母牛给这家人农作。后来听说母牛一年产1头牛仔可赚5000元,他又买了1头公牛,送给这家农户。许峰老师不仅想得到,而且想得细,使这家农户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摆脱了贫困。市委办的同志们风趣地说:“不要说人了,碰到许秘扶贫,牛都幸福,一夫两妻!”这虽是一句玩笑话,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许峰老师“乐群利他、帮困扶贫”所作所为的钦佩和赞赏。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一任,不论时间长短,都应该让人民群众记住,给老百姓留下一个好印象。许峰老师用他的人格魅力和独特作风做到了这一点。上上村村民委员会为此事曾专门写信给广东省、惠州市扶贫办,赞扬“许峰同志是真扶贫”。(见《咏物悟道100首》206页)

帮人帮到家,送佛送到西。”这样的好干部才是共产党员的本色。我们在省作协学习时,也讨论过类似的话题:“善良是不是慈悲。”笔者就曾发言:“不管是以哲学式的理解还是宗教式的理解,浅显的帮扶不是善良,只是形式,而普通的善良也不是慈悲。尽管慈悲的首要条件是善良,但善良却不一定是慈悲。因为假定你对恶势力保持善良,或者釆取敷衍应付的方式,不但不是善良,更不是慈悲,反而是为虎作伥,或者是误事误人。慈悲应该是以己之心度人。虽然共产党员是唯物论者,但行好事,为民谋利,是不会错的。“我的这段话,获得了满堂彩。其实我的这段话,就是对许峰老师诗学思想的理解,因为许峰老师认为:

佛学的真谛是催人向善,行善积德胜似天天烧香拜佛。“所以他最鄙视那些嘴上吃斋念佛、心里男盗女娼、行为损人利己的“恶棍”。他很多的诗,就是“以雷霆之怒,行菩萨心肠!”这是一种发自内心、宗教式的善良与慈悲。爱恨情仇,都随心而发!所以他非常令人敬仰。他写的禅诗,有些已成为修道之人的“金刚经”。

这本《咏物悟道100首》的主题诗集,艺术价值很难估量,因为这本诗集不光有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100首,还有著名书画家、深圳永宝斋艺术馆馆长朱学明先生为许峰老师的诗歌作品配的国画100幅,以及邓三君老师的诗评、序跋多篇,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这本诗集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欣赏价值都难以估量。

邓三君老师撰写的《一树赤焰惊世俗》这个序文题目,就出自于许峰老师这本诗集的开篇之作《咏木棉花》的第三句。在这篇序文中,笔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许峰老师曾成功策划举办了“百家一曲颂晚晴一一中国书法界首例百位国家级书法家同书一首诗书法展”的活动,如此文化盛况,自是功德无量!

四、

回归到开头的话题,有人对Al生成的艺术隐忧有过担心,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会取代作家写作。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人工智能永远都无法有人的生命体验、情感交流和温暖,永远也代替不了人的温度、情感、良知和正义,代替不了人的悲悯与善良。正如中南大学网络文学研究院院长欧阳友权所言:

譬如,AIGC作为艺术创作的“拟主体”摆脱不了“硅基生命”的先天短板:缺失意识和自我意识,没有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生命体验。前者使它无从获得对世界的知识性认知和理性的判断,没有目标追求的自觉性、能动性和道德自律感,无法以自主的价值立场去理解和吸纳人类积淀的历史经验,不能自主地在自身与社会、与他人、与特定语境中,形成主体与对象之间的审美关系,只能按算法概率、算力速度的训练模型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或基于某种指令以比特像素实现图形(图像)信息的排列组合,却并不理解这些组合的意义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答案。

硅基生命”则让AI创作“本体失根”,拟主体没有源自生命体实践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没有王夫之所说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铁门限”,艺术创作不可或缺的历史镜像、时代精神、生活阅历均无从谈起。用于AI大模型的数据不过是“二手生活”而非“肉身经验”,其表达的“知情意”来自“他者投喂”而不是自己的“生命历险”,这就颠覆了文艺创作“躬身成文”“艺以明志”的创作原则,斩断了作品和艺术家之间有关社会的、历史的、生命的有机联系,势必会抽空艺术存在的意义。因而,没有生命体验,缺少肉身感知,是AI创作的致命缺陷,其所带来的“情感虚置”和“意义缺席”将成为AI创作确证自身艺术性的巨大缺失。”

熟识许峰老师的读者、文友、后辈们都说,许峰老师待人随和,为人真诚,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零容忍“。这是一位文坛泰斗谦逊自陈,虚怀若谷却刚正不阿的品性和风骨,为人、为师、为艺的态度,令人高山仰止。这本《咏物悟道100首》和他的其它著作,载道传情,或许也正是打开人与机器较量的话匣子。(笔者为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

一一写于202485

诗人简介:许峰,19573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组诗集)《许峰诗论》七本书。

评论家简介:邹中海,诗人,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第二届作家回家代表,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有作品选进教辅、博物馆、央视播发和获奖。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