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中海
一、青白相宜淡淡妆 微风轻拂送幽香
文学上的“刚猛”之气与诗人作家的铮铮铁骨是相连的,由此形成的冲击力会产生一种让人振奋的精神!我们从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许峰老师的诗里,提炼出很多令人振奋的力量:“磐石”“峥嵘”“风刀““雪剑”“忠犬”“孤鹰”“苍穹““虎豹““西北狼“等这些带有强烈刚猛色彩的意象,一扫当今文坛那些“风花雪月“的萎靡之风,读后让人精神抖擞,血脉贲张,浑身上下都有了精气神。与当今文坛那些梦语、意淫之作形成强烈的反差。那种收放自如、大开大合的诗歌语言所产生的画面张力,隔着银屏都感到一种凌厉之风呼啸而来。比如他的诗歌《孤鹰》,剥落了词性的浮藻、刻画出凌厉的画面,形成一种刚劲飞动之美:
孤鹰
文/许峰
天生桀骜搏击命,管他风霜与浮云。
俯瞰苍茫万千色,一路长歌伴星辰。
一般而言,动态的画面往往比静态更吸引人。这首诗以辽阔的天空为背景,孤鹰为意象,居高临下,振翅高飞,以俯瞰之姿翱翔太空,画面感极强,颇有点“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英雄侠气!诗人连用“桀骜”“搏击”两个动态、个性化很强的词组,既紧扣主题,又刻画出“孤鹰”的性情和不畏艰险、敢于搏击的特点,也融合了诗人内心的“英雄之气“,倾情贯注,使“孤鹰“那种桀骜不驯、翱翔太空的威武形象呼啸而来,人格力量十分明显,产生了强烈的视角冲击力。这首诗的艺术性非常高,在刚劲猛勇的文风中透露着一丝祥和:“俯瞰苍茫万千色,一路长歌伴星辰”,也很符合诗人军中文人的特点。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说:“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篇体光华。”骨鲠刚健、体气充盈、辉光振耀,这就是刘勰追求的艺术效果,也是许峰老师追求的艺术效果。许峰老师在《咏忠犬》时,“气骨”灵动,刻画出忠诚卫士的形象,入木三分,而且节奏感和动感极强,印象非常深刻,只需读一遍,就很容易记住他的诗句:
咏忠犬
文/许峰
毕生奔波无禄位,事主护院终不悔。
笑看世间人百态,不如忠犬一声吠!
这首诗的张力也非常大,诗人利用词组的反差产生张力,使之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可谓一张一弛:“奔波”“护院”“禄位”“不悔”的对比、延伸所产生的意蕴,既有淡泊名利、尽忠职守的品德,又有动静结合、亦虚亦实的美感;结尾句“笑看世间人百态,不如忠犬一声吠”,形象鲜明,通过人与狗的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衬托出狗的忠义和不二之心。世界上很少有生物,能像狗一样,与主人不离不弃,贫穷与富有,都不能改变狗的忠诚。在艺术手法上,声影结合,比拟与通感互动,调动了视觉与听觉功能的转换,很有艺术感染力。
在许峰老师的诗文中,除大量使用“战马”“孤鹰”“锐刺”“虎豹““西北狼”等孔武有力的象喻外,也有大量的“风花雪月”“松竹梅”“山河日月“等大自然的物象。只不过他的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艺术水准远高于同时代的诗人。他的诗歌剥离了这些物象的“胭脂气”,也赋予了这些物象的一些品质,因而带有诗人的情操而产生出一种真善美的精神。曾有朋友问:许峰老师不是反对那些“风花雪月”的作品吗,怎么又写这类题材?是的,许峰老师是非常反感那些只摇头晃脑式“风花雪月“类型的诗歌,但他反对的并不是“风花雪月”这些具象,而是反对这些立意不高、境界不高的人。我们可以从他一篇流传度非常广的散文《酒的叹歌》中,也能找到相应的答案。他在《酒的叹歌》的结尾如此说:“酒不是坏东西,人利用不当就成了坏东西。酒无过,有过的是人。但愿天下只有美酒伴良辰!”因此,我们可以做同理推断:“风花雪月无过,有过的是人!”事实上,许峰老师写的风花雪月这类题材的诗歌,多成了经典之作。其中不少诗句,清新脱俗或同样写出了英雄侠气和孤傲不羁的品格,被很多读者当成联语或座右铭。正是这些意象中所蕴的柔美、高洁、善良、悲悯等元素,与他诗中的“刚健”“威猛”“活力”“气势”等特点,共同构成许诗之义。今天我们也选了三首与风花雪月相关的作品《玉兰花》《木棉花》《风》放到这里交流,都是他很有代表性的,不难出诗人的精神趣味:
其一、玉兰花
青白相宜淡淡妆,微风轻拂送幽香。
若仙素雅谁裁出,真情自在满庭芳。
《玉兰花》这首诗写得清新脱俗,呈现极美的画面,与上文中所举的例子,能形成鲜明的对比 。唯美的花,清新丰富的色彩画面,能刺激读者的视觉神经,能引发联想。
其二、木棉花
生无绿叶衬红装,蒙尘纳垢吐芬芳。
一树赤焰惊世俗,燃尽春华入药汤。
《木棉花》则在“咏花“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写出了火一样的激情。其中“一树赤焰惊世俗,燃尽春华入药汤。”堪称金句。
其三、风
轻拂曼舞柳丝条,狂飙席卷鬼狼嚎。
纵使无常何所惧,山自巍然看草摇。
《风》则写得霸气侧漏,前两句是和风轻拂与狂风呼啸的反差:“轻拂曼舞柳丝条,狂飙席卷鬼狼嚎”;后两句是勇气与霸气后的平淡:“纵使无常何所惧,山自巍然看草摇。”我常从他的同一首诗里读到文武之气,雷霆之后的云淡风轻。
二、傲立山巅向天嚎 峻岭戈壁卷狂飙
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许峰老师作品中的风骨。在第二部《许峰诗歌研究》的文稿中,也有粗浅的叙述。只是当时的研究较浅,叙述也不完整,现随着对许峰老师诗歌研究的深入,所查的文史资料越来越多,很多学者的言论,也收了进来。对这些珍贵的理论依据,笔者也是首次学习,所以边学边补充。
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说:文学上的气势,其与武人的精气神显然是相通的。许峰老师虽然不是纯粹的武人,但出身军旅,是军中文人,追求的境界是文武兼修。所以他的诗,尽管是文中豪杰的精品力作,但内心仍然激荡着武家的血气。
刘勰所讲的“风骨”论,不过是其性情气质在文学思想上的反映。因此,讨论许峰老师作品中的“风骨”及生成的原因,不仅要从儒家的思想出发,比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廉耻忠孝勇”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民本、礼节、修身等核心观点,还应当顾及他曾在西北从军的经历:“大漠孤烟““骁猛劲悍”“严谨有秩“的环境对他的影响,甚至还要了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及他家乡黄冈的文气、武风、宗教,同时要结合毛泽东主席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对他的影响,这些都是由许峰老师学养的结构和驳杂性所决定的。
许峰老师行武出身,又精通历史文化、喜欢武侠小说。因此受历史文化和武侠小说中尚武风习的陶染,其气质、言行不免濡染劲健刚猛的色彩。加之他本就是军中文人,刚劲雄壮,是他的英雄本色,我们能从他的文学思想中,也能体认出这种“文中有武,武中有文“的风范特质,他在评论另一位格律诗大咖孙德江老师的诗时如此说:“孙老师的诗词,不仅骨子里有大漠雄浑,而且注入了浓郁的浪漫气息,谴词用字非常讲究,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由此可见,军中文化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对他的影响很深。今天这首《读〈白发魔女〉有感》的诗,就是他武侠梦的再现。
许峰老师的文风文气,很符合刘勰在《风骨篇》的主旨,讨论如何克服文章因藻采滥用而导致的“有辞无体”之弊,提倡刚健而有生气的文风。因此可以推论说:“情与气偕,辞共体并。”所以“体”“气”是体现出“风骨”内涵的关键。我们今天新讲的组诗,见《咏物悟道100首》第60一73页。有著名诗评家邓三君老师的点评,著名书画家朱学明老师的诗配画。
其一、读《白发魔女传》随感
良宵恨短山誓盟,难挡利诱转头空。
谁让青丝夜飞雪,痴情饮泪付秋风!
其二、呼唤西北狼
傲立山巅向天嚎,峻岭戈壁卷狂飙。
纵使虎豹窥疆域,众志何惧血染袍!
其三、叹“娘炮”
观时下某些电视台推出的综艺节目,联想艺坛许多怪现象有感:
男儿本应多担承,油头粉脸仿娇声。
更有蝇蛆附腐肉,堪忧巨龙少骨铮!
其四、咏瘦西湖
玲珑小巧百媚生,诱得乾隆频驾临。
满腹锦绣何嫌瘦,瀚海波涌亦空鸣!
邓三君老师作了精彩的点评:其一、许峰兄告诉我,他很喜欢看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他们的武侠小说他全部看完,有些甚至看了几遍,所以他对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的理解也非常到位,其中玄机和奥妙,自有独到见解和体悟。他告诉人们,无论在社会事务中还是在爱情中,不要轻信那些山盟海誓,否则就会尝到“痴情饮泪付秋风”的苦果。
其二、诗人曾在西北当兵,深谙西北狼的精诚与血性。在灾难与困境之时,更需要像西北狼一样,坚毅、豪气、无畏。诗人说,在美国对中国崛起遏制和围剿的时候,特别是在眼下由美国霸权挑起的中美贸易战的艰难时刻,他想以诗歌呼吁中华儿女,更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抵御!
其三、《叹“娘炮”》一诗批驳了时下一些电视台以综艺节目大量制造“娘炮”,误导青少年的妖风孽气。君不见,一些无良艺人和无良商家为一己私利,不顾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大量策划造“星”活动,推崇“鲜肉明星”,扭曲了人们的审美意趣和价值取向,使中国男人渐失血性。这便是本诗的宗义。
其四、此诗以借写瘦西湖赞扬了真才实学的实在与魅力,鞭挞了腹空无学、位高权重的虚伪与无知,使人陡然想起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诗人警示我们:人生苦短,要求真知求实才,切莫追逐假大空浪虚名!
三、纵使虎豹窥疆域 众志何惧血染袍
《白发魔女传》是梁栩生非常著名的小说,书中塑造了二十多个人物形象。梁栩生其实是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他写武侠小说的时间比金庸、古龙都要早,但艺术成就却被后两者超越。这主要是在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没有金庸、古龙的成功。但“白发魔女”却是例外,人物形象塑造的非常成功,这可能得益于魔女白发的这一特别形象。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对魔女是抱有深深同情的,四句话,每一句都能直击心扉,尤其是后两句,让我们心生无限感慨,可看成武侠梦里的柔情:“谁让青丝夜飞雪,痴情饮泪付秋风!”
由于现在的人大都迷恋于抖音、短视频等快餐文化,而《白发魔女传》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作品,现在的人可能已极为陌生,所以做一下延伸普及:
《白发魔女传》作为梁羽生一部经典的武侠小说,名气要比《云海玉弓缘》和《萍踪侠影录》大。练霓裳和卓一航的故事深入人心,成为了武侠史上的经典,小说和影视,主要塑造了20个主要人物的结局。其中以练霓裳(白发魔女)和卓一航的爱恨情仇为主线,塑造了两个非常独立又非常痴情的男女主角形象:
1、练霓裳
练霓裳,一个美丽、聪明、果敢又武功高强的女子。本来应该找个志同道合的男子嫁了的,但偏偏爱上了卓一航。
卓一航和她之间又有许多鸿沟,不可逾越。因此练霓裳为情所伤,大闹武当之后一夜白发,从此不见任何故人,隐居在天山的南高峰,人称白发魔女。
2、卓一航
卓一航是《白发魔女传》的男主角,这位男主角是不讨喜的一位。在梁羽生笔下的所有男主角中也是悲情色彩最重,最痴情,又辜负了美人心,最后以死明志、孤独终老的一位,就像金庸笔下的陈家洛一样。
小说与影视中的卓一航,尽管后来决心放下一切,不惜千里万里向练霓裳赔罪,但是练霓裳却不愿意给他机会了,卓一航就这样痴痴呆呆守着优昙花,直到死去,令人唏嘘不已。这里也可以看出练霓裳的刚烈。
梁羽生是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其代表作有《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在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白发魔女传》被他称作写作“由幼稚而趋于成熟”的转折。该小说以女侠作为主角,开拓了一个日后诸多武侠小说中女主角为爱白头的先例。这部小说也被搬上了银屏:
“明末年间,中原与金国边境战火硝烟四起,姬无双(吴镇宇 饰)的魔教大行肆虐。朝廷与武林联合抗敌。武当派首徒卓一航(张国荣 饰)自幼桀骜不驯,但天资过人,极受掌门紫阳真人看重。卓一航幼年奇遇不断,先后结识了当时还只是武官的吴三桂(高雄 饰)与神秘的狼女(林青霞 饰)。成年后的卓一航为人正直,但浪子本性不改,不愿受礼教束缚,仗义行侠却屡屡受指。大师姐(蓝洁瑛 饰)对其倾心,卓一航却毫不动心。再次偶遇狼女,卓一航心生爱意,狼女亦为之倾心。然后正邪不两立,有情人面对诸般艰难险阻,终是黯然收场……”整部小说与影视的结局,呈悲剧式的,正如许峰老师的诗所说:
“良宵恨短山誓盟,难挡利诱转头空。
谁让青丝夜飞雪,痴情饮泪付秋风!”
四、谁让青丝夜飞雪,痴情饮泪付秋风!
如果不研究许峰老师的诗歌,其实我也搞不清什么是风骨,因为对风骨的理解,有多种意见(选两种):一种是把风和骨分开来理解,认为风指文情或文意的特点,骨指文辞的特点,这种说法最为流行,影响也很大;另一种认为风骨是一个概念,有时分开讲也是指统一的风骨的意思,因为骈文是互文见义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某些区别。
笔者经过甄别、对比,比较认同下一种:
“风”都是指具有儒家纯正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作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气度风貌特征。
“骨”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义理充足、正气凛然的力量。
总的说来,风骨指文学作品中的精神风貌美。“风”侧重于作家主观的感情气质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骨”侧重于作品客观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力量,不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所说的风骨又随着他本人的思想而有所差别。
为了把“风骨”这个问题讲透,在这里要援引一段文字。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张少康先生和他的弟子北京大学中文系葛晓音教授的理论,张少康先生在这方面有过专门的研究,这也是目前公认的最权威的理论:
“风骨”的问题,是汉唐文学史的一个重点。但刘勰所说的“风骨”是什么意思,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争论非常多,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意见:一种是把风和骨分开来理解,认为风指文情或文意的特点,骨指文辞的特点,这种说法最为流行,影响也很大;另一种认为风骨是一个概念,有时分开讲也是指统一的风骨的意思,因为骈文是互文见义的,但是二者之间也有某些区别。这方面研究最有说服力的是张少康先生。他的做法是把《文心雕龙》全书中所有关于“风”和“骨”的论述全部摘引出来,分析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他发现,全书论及风骨的地方,除了《风骨》篇以外共有十四处,经过逐一分析,可以确认“骨”是指作品的思想内容所显示出来的义理充足、正气凛然的力量。“风”在全书中太多,有些与风骨无关,他挑出了八处和《风骨》所论的“风”接近的论述,发现“风”都是指具有儒家纯正的思想感情和精神气质的作家在作品中所体现的气度风貌特征。总的说来,风骨连用,指文学作品中的精神风貌美。“风”侧重于作家主观的感情气质特征在作品中的体现,“骨”侧重于作品客观内容所表现的一种思想力量,不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所说的风骨又随着他本人的思想而有所差别。
本文是根据张少康先生的论述,并参考刘勰《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篇》《原道篇》、结合许峰老师的成长背景展开的。但就风骨问题的看法而言,如果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可以的,文学上本就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诚然,许峰老师文中的“风骨”,与刘勰所倡导的“风骨”,也有显著的不同。这主要是刘勰所处的环境,与许峰老师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区别。但其动机是相同的,都是为革除文学之弊。
北京大学中文系葛晓音教授说:文风的背后关联着人物的性情气质,“骨劲气猛”的文学本体论和风格论,同时也是对人物风范的要求。刘勰所处的时代,士人的体格和人格都已出现严重的缺陷,这一点可以从《颜氏家训》中窥见大概:“(贵游子弟)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高门士族崇尚风流雅致,文弱到极致,转成病态,如此“骨柔气弱”之人,焉能经纬军国?以兵家、法家的刚猛之气来振拔当代士风,期望造就经世致用的文士阶层,这才是刘勰倡导“风骨”论的终极关怀,一部讨论文学的书,却以讨论文士品行的《程器》篇作结,其用意再明显不过了。
而我们现在的文风,同样柔弱到了极点,这倒与刘勰所处的时代极为相似,因此在这关键的节点,推出许峰老师的风骨节气,倡导刚劲有力或清新脱俗的新文风,提振民族精神和陶冶情操,其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
下一章节,我们再讲。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诗集《咏物悟道100首》、诗集《中国百座名山题咏》、诗集《四季如歌》《许峰诗评集》7本书。
作者简介:邹中海,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文艺批评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家联盟编委会主编,许峰诗歌研究院院长。央视诗歌《致敬钟南山》的抒写者。有多篇、首诗文获奖、馆藏、选进教辅和翻译为英、日、韩等文字。
组稿:洪新爱 王光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