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扪心自问,是否让每一个经过我诊治的病人感到温暖;我也常常思考,如果作为“患儿或者患者家长”,需要医院、医者提供哪些帮助”?
2025年,曹勇担任天全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从儿科“守护者”转变为医院“当家人”。
转变“角色”迫在眉睫
身份的改变,也随即改变了曹勇的工作视角。
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少了儿科诊室的哭闹和嘈杂,安静的环境下让他的思路更加澎湃,“党委书记”在医院的管理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的规范运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党风廉政建设、医疗服务质量和整体发展。曹勇清晰地感知到肩上担子的份量,如何坚持党建引领,把县医院办成“患者满意、群众信赖、党委政府放心”的人民医院?是他作为党委书记的第一要务,转变工作角色迫在眉睫!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这样的理念,如果不深度融入到医院日常管理体系,尤其是学科建设、人才梯队、服务效能这些重点、核心的业务,是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得到实效的,只会演变成一句动听的“口号”。于是,曹勇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线,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临床一线的“指南针”,推行“党建+医疗质量”模式,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与解决临床难题相结合,增强思想引领的穿透力,让党员在学科攻坚等关键岗位挑大梁,推动医院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稳步提升。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起“以患者健康为中心”的现代化医院治理体系,真正服务好老百姓。

儿科医生是我一辈子的事业
天全县人民医院的儿科,是天全县儿童及新生儿危重症救治中心、雅安市级重点专科(含临床重点专科立项科室)、雅安市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示范基地、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常务理事单位、儿肾联盟理事单位;并于2024年成功结题雅安市科技厅科研项目:《城乡医疗卫生薄弱地区儿童超重/肥胖现状与家校照养模式相关性研究及新型干预策略探索》。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曹勇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年的坚守,和他带领团队在近13年期间的持续推动发展。

曹勇认为,儿科是衡量一家综合性医院服务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尺。一个高质量的儿科不仅能提升医院的整体声誉和社会影响力,还能带动新生儿科、儿童保健、产科、小儿外科、康复等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形成学科集群优势,吸引和稳定儿科专业人才、构建合理人才梯队的重要平台,能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广大农村家庭而言,在本地拥有值得信赖的儿科和儿科医生,意味着孩子生病时无需再长途跋涉,极大地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是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因为热爱,所以坚守。尽管任职院党委书记,曹勇仍割舍不下对儿科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赤裸裸情怀,保留了门诊坐诊。同时,他将小儿推拿融入到患儿的康复治疗,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谋划推进儿科夜间门诊,在儿科医生人力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拟将儿科门诊坐诊时间延长到晚上20:00点,只为方便上学的患儿和上班的家长,提升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

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是生理和心理上都极为脆弱的群体,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便捷的医疗健康服务,是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我作为儿科医生一辈子的事业!
我能为医院发展做些什么
作为医院的“当家人”,必然要“抬头看路”,找到、找准医院的发展方向。对于医院的未来,曹勇坚持顺势而为。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天全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达18%,老年病与养老需求激增。根据县域实际情况,曹勇紧紧把握住这波“流量”,将其变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密码”。
他结合国家医改和健康中国(2019-2030年),国家《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指引,他引导县人民医院的系统性变革,构建“专科引领、人才集聚、智慧协同、医防融合”的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区域医疗枢纽,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远”问题。全力推进“西进东融”战略,带领医院确立清晰的核心定位,立足天全本县的同时,辐射周边县区慢病管理与随访。积极打造区域疑难重症诊疗中心、基层医师培训指导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扎实推进医共体“十大管理中心”建设和运行,力争在2030年实现患者外流率降至10%、区域内就诊率达90%的目标。

“医院的管理和发展需要脚踏实地”。曹勇表示,将继续带领全院医护人员“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不断转变服务观念、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供稿/图:天全县卫生健康局 敖艳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