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天全任职,是5年前从雅安市人民医院下派到县人民医院挂职,这场跨越40多公里的“奔赴”,李雪冰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他担任的是天全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呼吸科科主任。任期满后,李雪冰回到了雅安。再次来到天全,也是同样地点、同样的任务、同样的使命。但这一次,他是天全县人民医院院长。

求变,直面生存压力
从副院长到院长,对李雪冰个人来说充满挑战,他的每一个思路和决策,都将影响着天全县域医疗的发展方向;对他作为“医生”这个职业来讲,已不止于亲自治病救人,而是从“服务病患”到“服务健康”的提升。

在减轻群众看病负担的同时,公立医院不得不直面改革带来的“阵痛”。天全县人民医院也不例外,县级医院目前面临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如何破局?改变县级医院日益明显的运营压力,改变“坚持就是硬撑”状态。李雪冰也常常“焦头烂额”!

只有找准根源、深挖“病根”,才能“对症下药”。李雪冰带领院班子精准探索、谋划医院核心战略方向。通过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通过重点推进胸痛、卒中、创伤“三大中心”建设,大力提升县域急危重症救治能力;通过制定《医疗美容科绩效考核方案》《门诊手术绩效考核方案》等针对性制度,探索病例组合指数(CMI)二次分配等新型绩效管理模式,将诊疗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纳入考核维度,建立“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薪酬制度;通过强化内控审计,构建“制度+监督+风险”的模式,健全了医院内部管理制度,精准识别了医院管理中存在的漏洞与潜在风险。2025年通过优化采购流程累计节约预算130余万元,节约比例达10.75%。
求强,深耕专病建设
毫无疑问,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专病中心,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的必然选择。李雪冰坚信提升学科实力才是“硬核”和“底气”。

为推动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高质量发展,李雪冰年均开展教学查房40余次,组织病例讨论60余场。他牵头规范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等核心技术应用,使无创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效率突破90%,年均完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超300例,较此前提升近40%。积极争取国家慢阻肺早期筛查项目支持,在县域率先启动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工作,两年内累计筛查9936人次,完成肺功能检测751人次,确诊慢阻肺患者30例,早期诊断率大幅提升。通过建立专属随访档案、推行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患者急性加重住院率同比下降28%。他着力完善重症诊疗体系,推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先进技术规范化开展,重症病例收治量同比增长显著,患者平均住院日持续缩短,抢救成功率稳定在84%以上。

为破解天全县域诊疗痛点,他大力倡导发展体外碎石,牵头组织泌尿外科、急诊科等多学科专家,结合国家诊疗指南与县域患者特点,制定《基层医疗机构体外碎石诊疗标准化流程》,通过雅安市人民医院对口支援,聘请华西医院泌尿外科专家刘志洪教授担任医院泌尿外科学科主任,定期来院坐诊、手术带教,进一步提升医院体外碎石技术核心竞争力。
求效,树牢医院口碑
“医院的发展,最终要体现在群众满意度和就医获得感上。”这是李雪冰常挂嘴边的话。

秉持“医疗不止于治病,更在于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理念,李雪冰将现代康复医疗发展纳入医院重点建设方向,以“功能恢复、整体健康”为导向,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通过意见簿、院长接待日等方式,他广泛听取患者心声,及时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

为此,医院增设了医养中心便民门诊;开设夜间及周末门诊,有效缓解“上班族”和“学生族”看病难问题。不断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优化预约挂号系统,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同时,开设了月子中心、视光中心,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健康需求。持续开展健康扶贫与下乡义诊,切实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在李雪冰的带领下,天全县人民医院的形象与口碑稳步提升,患者满意度持续向好。2025年上半年,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2.82%。他坚信:只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县级医院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供稿/图:天全县卫生健康局 敖艳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