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网> 要闻 >

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 暨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开班仪式在撒马尔罕成功举办

2025-11-11 09:15 来源:欧洲网   阅读量:17667   会员投稿
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 暨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开班仪式在撒马尔罕成功举办

2025 年11 月10 日,在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举办地-乌兹别克斯坦丝路名城撒马尔罕,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暨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开班仪式成功举办。本次峰会以“出海新丝路 共创新机遇”为主题,以“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丝路建设”为目标,推动千年丝路文明与现代科技智慧在此交汇碰撞,吸引了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土耳其、意大利、法国、德国、奥地利、西班牙、葡萄牙、新加坡、马来西亚、卡塔尔、沙特、阿联酋、阿曼、埃及、摩洛哥等 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企业领袖、科研机构专家、青年创业者及教育界人士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数字基建、绿色能源、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领域的深度合作路径。

一、出海新丝路:从“产品输出”到“生态共建”的时代跃迁

在开幕式上,SXR 科技智库创始人及理事长、SXF上袭论坛创始人及执行主席、SCA师成书院董事会主席徐亭致欢迎辞,他说:“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1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举行的国际会议,系该组织大会自1985年以来首次在法国巴黎以外城市举办,共有包括中国在内的19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2800多名代表参会。本次大会选址撒马尔罕,是为了推动全球文明对话为核心目标,聚焦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跨国协作,重点促进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以本次大会为契机,选址于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有“中亚城市中的珠玉”之誉的撒马尔罕举办,既是对千年丝路文明的致敬,也象征着古老商道在数字时代的复兴与升华;峰会同时安排相关合作伙伴与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首期班学员赴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及其最大城市“苹果之城”阿拉木图、第三大城市“花园之城”奇姆肯特等地访问考察并举办平行论坛,全面推动“数字丝路”重要节点数字智慧城市建设,体现了SXR科技智库跨海链国际合作委员会从顶层设计迈向区域深耕的新阶段。”

会上,徐亭理事长发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丝路建设:时代内涵与实践方向》的主旨报告,深刻阐述了“出海新丝路”的时代内涵和“数字丝路建设”的实践方向。徐亭理事长表示:“过去二十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通过强大的制造能力将海量商品输送到全球各地,形成了以‘产品出海’为主的模式。然而,随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以及目标市场本土化需求的提升,单纯依靠低价商品竞争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出海新丝路’标志着中国企业出海战略的深刻转型——从‘卖产品’转向‘建生态’。如果说过去二十年的关键词是‘连接’,那么未来二十年的核心命题将是‘智能’与‘共生’。‘出海新丝路’是数字时代的共享式全球化——以智能基建为骨架、以生态合作为血肉、以文明互鉴为灵魂,让中国与世界在共建、共享、共生中迈向共同繁荣”。

徐亭指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从早期的贸易出口,逐步演变为涵盖投资建厂、技术输出、品牌出海乃至生态构建的全方位国际化进程。这条“出海新丝路”,不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横跨亚欧非的贸易通道,更是一条由数字技术驱动、以合作共赢为底色、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全球化新路径。它超越了传统“产品出海”的单向输出模式,迈向“产能出海”与“生态出海”的深度融合。中国企业不再满足于产业链末端的加工制造,而是积极向研发设计、品牌运营、标准制定等高附加值环节攀升,通过“产能出海”,将完整的产业体系复制到海外,与当地资源、劳动力和市场深度结合,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

徐亭在报告中特别提及: 出海新丝路强调的是“做大蛋糕,而非抢蛋糕”,唯有与当地社会共生共荣,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共创新机遇。这体现在创造大量本地就业、传授技术与管理经验、参与社区建设与公益事业。这种“授人以渔”的合作模式,必将赢得出海落地国家政府和民众的广泛认可,夯实出海企业发展的社会根基。

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数字丝路建设”的具体落地与解决方案,徐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数字丝路”的三大实践方向:一是构建泛在智能的数字基础设施网络,推动5G/6G、物联网、边缘计算在跨境物流、智慧口岸、远程医疗等场景的规模化应用;二是发展绿色算力经济,依托中亚丰富的风光资源,打造“新能源—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训练”的闭环生态,探索锂、铍、稀土等关键矿产与绿电耦合开发新模式;三是深化人才本地化战略,通过跨国联合培养机制,培育一批既懂技术又通文化的复合型数字工匠。

为支撑上述愿景,峰会发布了《SXF跨海链国际合作天津共识》后续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在未来三到五年内推动设立10个“人工智能+产业融合”联合实验室,覆盖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数字文旅等领域,并启动“青年科学家数字培养计划”,每年遴选推荐200-300名中亚青年加入师成书院与顶尖高校联合举办的丝路创学营项目进行为期一年的研修交流。

二、合作重落地:多项合作项目集中签约硕果累累

在全体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本次峰会举行了重点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十多项重点合作项目分三批完成签署,首批签约项目聚焦数字基建升级,第二批签约项目集中于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三批签约项目聚焦教育金融创新,充分展现了“出海新丝路”上务实合作的强大活力。一是中亚跨境数据网关(CDC Gateway)项目:由相关合作伙伴共同投建,多个城市同步上线,提供跨境数据合规流动通道,可支撑多企业“出海即合规”;二是 “丝路光算”绿色智算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中亚重点的人工智能训练基地,并面向欧洲、中东提供绿色算力外包;三是数字丝路青年科学家计划:未来五年将联合多所重点高校培养1000名“懂中文、精数字、通中亚”的复合型青年科学家,首批 50个全额奖学金名额在开班仪式现场即被抢空;四是 “文旅元宇宙”撒马尔罕古城项目:多方联手运用数字孪生、AIGC、AR眼镜技术,将兀鲁伯天文台、雷吉斯坦广场、比比·哈内姆清真寺等多处世界遗产“搬”进元宇宙,游客通过手机即可实现“穿越千年”的沉浸式交互;五是启动 “丝路e港”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联合多个国家跨境电商平台签约打造,通过中国-中亚“72小时达”电商快线,带动多边贸易额大幅增长;六是建议启动“数字丝路人民币结算桥”服务,实现人民币、苏姆、坚戈、索莫尼、马纳特、拉里等本币实时汇兑,降低跨境结算成本;七是筹备设立 “上袭科创绿洲”中亚基金,拟定首期规模10亿美元,重点投向新能源、新材料、AI、量子通信、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八是筹建 “数字丝路安全运营中心(Digital Silk Road Security Operations Center,简称DSR-SOC)”:联合多方共建,提供7×24小时跨境态势感知、威胁预警、应急响应,填补中亚区域缺乏顶级SOC的空白;九是 “数字丝路ESG评价标准”:由SXR科技智库联合多家顶尖高校院所与智库机构联合发布,涵盖“数字包容、绿色低碳、数据伦理、本地化雇佣”四大维度、108项指标,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绿色通行证”。

同时,由SXR 科技智库金融研究所牵头,联合来自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多个国家主权基金与相关金融投资机构发起设立的“数字丝路风险投资基金”项目正式筹备成立,拟定首期规模50亿元人民币,重点支持具有“小而美”特质的科技初创企业。此外,SCA师成书院联合多所高校与培训机构签署《中国—中亚数字智能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将在未来五年内共建15个“数字智能人才国际联合实训基地”,并推出双学位项目,特别是双硕士、双博士及联合博士后培养项目。

三、人才启航: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开班仪式

作为本次峰会最具创新性的成果之一,“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开班仪式成为全场焦点。徐亭理事长在开班仪式上指出:本地化人才短缺是制约技术落地和出海成功的最大障碍,本次启动开班的“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正是为此而设,由SCA师成书院联合全球多所一流高校,携手中亚五国相关知名学府共同发起,旨在构建一个跨文化、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为“出海新丝路”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并致力于打造一个“理论+实践+孵化”三位一体的人才成长平台,为数字丝路建设提供更多“手把手”式的技术转移与培训支持。

据SCA师成书院执行秘书长介绍,“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将采取“1+1+1”三阶段培养模式:第一阶段以理论学习为主,重点在合作高校内完成;第二阶段为案例分析与创学实训,重点在合作龙头企业内完成;第三阶段直接进入创新实践与创业孵化,重点在合作园区内完成。课程体系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智能制造、新能源、低空经济、未来产业等前沿领域,并特别设置“丝路文明与跨文化沟通”必修模块,强化学员的文化理解力与国际协作能力。

师成书院丝路创学营正式宣告开班。书院以“丝绸之路”命名,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成者,成人成事成就未来也”之意,面向全球招募“18-38岁、敢于创想、勇于创变”的青年人才,提供“科技+人文+商业”三维课程,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绿色金融、跨文化沟通等36门模块化课程,所有课程同步上线“数字丝路云课堂”,支持中、英、俄等六种语言实时字幕。

创学营首期班学员包括中方学员40%、中亚五国40%、其他区域20%,其中硕博比例高达78%、女性学员占比52%,充分体现“多元、平等、开放”的丝路精神。书院采用“双导师制”:每位学员配备一名学术导师(院士/诺奖级)与一名产业导师(独角兽创始人/世界500强高管),并在撒马尔罕、西安、上海三地轮转授课,打造“在飞行中学习、在场景中转化”的沉浸式体验。开班仪式上,全体学员身穿由“数字印花”技术制成的营服,集体宣誓“以科技为笔、以丝路为卷,共绘人类命运共同体新画卷”。随后,徐亭理事长与合作伙伴代表和导师代表共同为学员授予“丝路创学徽章”。创学营从第二期开始将重点面向中亚五国招募100名种子选手,选拔标准不仅看重学术成绩,更注重创新潜质与社会责任感。入选学员将享受相关基金项目重点资助,并有机会参与SXF上袭论坛旗下各类国际合作项目。未来五到十年内,创学营计划累计培养千名高层次科技创业家人才,形成一支推动区域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

“我们不只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梦想。”徐亭理事长在开班仪式上动情地说,“希望每一位从师成书院创学营走出的青年,都能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成为数字丝路建设的中坚力量。”

四、多维共商:平行论坛与闭门圆桌同步举行

峰会期间,四场平行论坛和两场闭门圆桌会议同步举行,围绕当前国际合作中的热点与难点议题展开专业研讨。在“数字口岸与智慧物流”论坛上,各方就如何利用AI与区块链技术提升中欧班列通关效率达成共识,提出建设统一的“数字边境”平台,实现货物信息一次录入、多国共享。与会代表一致同意筹备成立“中亚智慧口岸联盟”。“绿氢与储能”论坛聚焦中亚绿色能源转型路径,呼吁建立“中国—中亚绿氢产业协作网络”。“跨境数据流动与合规”论坛则建议设立“跨境数据流动白名单机制”。“文化遗产数字化与元宇宙”论坛上,与会各方共同宣布将共建“丝路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建成后向全球公众免费开放。

三场闭门圆桌会议成果丰硕。“中国—中亚科技园区联盟筹备会”由SXR科技智库科技园区研究所牵头,联合中国、中亚、中东的20家战略合作园区组成创始成员,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RWA赋能中国-中亚国际合作创新发展”圆桌则探讨了如何利用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RWA)技术盘活基础设施、矿产资源等存量资产。最后一场以“从渤海到里海:数字丝路的下一个十年”为主题的高端对话引发广泛关注。来自政府、学界、产业界的六位嘉宾围绕“数字新基建”、“绿色矿产与算力”、“人才飞地与教育”三大议题展开深入交流。针对跨境光缆建设中的技术瓶颈,与会代表指出:“当前跨境通信仍面临路由单一、运维成本高等问题,未来需推动多路径冗余设计,并探索基于AI的智能故障预测系统。”对于关键矿产开发,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首席专家强调:“必须坚持绿色开发原则,避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建议建立中亚矿产资源环境影响评估联合机制。”

五、权威发布:首份中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撒马尔罕宣言问世

峰会最后,SXR科技智库中亚合作研究所联合多家高端智库与高校院所,正式发布《2025中亚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这是全球首份系统评估中亚五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专业报告,采用48项核心指标,涵盖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数字治理、数字创新、数字包容五大维度。报告同时指出,中亚地区整体面临数字鸿沟扩大、高端人才流失、本地创新能力不足等共性挑战,并建议加强区域协同,建立统一的数字市场规则。随着“SXF上袭论坛中亚五国代表处”筹备设立工作的正式启动,一个覆盖全区域的“一站式”企业出海服务平台呼之欲出。该平台将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支持、市场对接、人才招聘等全方位服务,助力中国企业高效合规地进入中亚市场。

峰会发布《SXF上袭论坛撒马尔罕宣言》,面向全球发出“九点倡议”:一是共建“数字丝路2.0”开放型创新共同体,推动技术、标准、人才、资本无障碍流动;二是共推“绿色算力”标准,打造零碳数据中心与量子通信干线;三是共设“数字丝路”多边科创基金,优先支持青年科学家与女性创业者;四是共育“跨文化数字人才”,十年内为中亚培养壹万名数字工程师;五是共享“跨境数据合规”框架,建立多边数据仲裁与隐私计算平台;六是共筑“数字安全”屏障,打造区域级SOC与应急响应中心;七是共促“数字文旅”融合,让文化遗产在元宇宙永续留存;八是共倡“数字ESG”理念,推动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投资;九是共迎“AI向善”时代,确保人工智能增进人类福祉。

徐亭在闭幕致辞中深情表示:“撒马尔罕是丝路上的‘星辰’,今天,我们把数字丝路的‘星火’带到星辰之下,期待明年、后年乃至未来十年,有更多朋友循着这道光来到中亚、来到中国,把‘出海新丝路’的故事写进人类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梦想”。徐亭理事长现场宣布,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永久会址将落地撒马尔罕。乌兹别克斯坦正以‘数字乌兹别克斯坦-2030’战略对接中国‘数字丝绸之路’倡议,出海新丝路就是要推动中国乃至全球合作伙伴把创新场景、试验田和首发首秀放在撒马尔罕。撒马尔罕因丝路而兴,也必将在数字丝路2.0时代焕发新生。徐亭指出:“如果说传统丝路连接的是商埠与货物,那么数字丝路2.0将连接算力、模型、数据、人才与资本。今天,我们正式把‘上袭论坛’中亚时间拨到撒马尔罕,就是要以中亚为枢纽,把中国的数字产能、中东的资本、欧盟的场景、东盟的市场和南亚的人才进行最优匹配,打造全球数字经济‘中亚增长极’。” 他诚邀全球伙伴继续携手前行,让技术之光照亮丝路古城,让合作之花绽放在欧亚大陆腹地。

据悉,2026年SXF上袭论坛中亚峰会将继续在撒马尔罕举办,主题已确定为“AI赋能丝路古城”。届时,将发布首份《全球数字丝路城市发展指数》、揭牌“丝路算力交易所”、启动“数字丝路青年马拉松”,以“论坛+产业+赛事”三位一体模式,持续放大平台溢出效应,助力中国-中亚合作迈向更加智能、绿色、普惠的明天。本次峰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科技与教育领域的务实合作,更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注入了强劲动能。站在人工智能与数字文明交汇的新起点上,一条更加智慧、绿色、包容的“出海新丝路”正徐徐展开,通往充满希望的下一个十年。千年丝路,数字新生。从驼铃到云帆,从撒马尔罕到星辰大海,数字丝路2.0的中亚时间,已然开启。SXR科技智库上袭理事会办公室供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