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2 日,2025世界院士专家大会暨WFAE首批会士颁证仪式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大会举办地-乌兹别克斯坦历史文化名城撒马尔罕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邀请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顶尖院士科学家、知名企业家、创新主体代表及政府官员齐聚一堂,围绕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新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展开深入交流与合作探讨。本次大会由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主办,是该组织自2021年创办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又一里程碑式盛会。
作为全球化、专业性、创新型的国际合作平台,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WFAE)始终致力于搭建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桥梁,促进国际科技交流、推动科学原创突破、深化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目前,联合会已汇聚近千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学科领域的院士专家,联动超万家创新型科研机构与企业主体,构建起覆盖科研、产业、资本、政策的完整生态网络。联合会不仅提供法律咨询、市场信息、会展策划、项目招商、业务培训等全方位服务,更通过常态化举办高端论坛、技术对接会、产业峰会等活动,持续推动全球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与价值转化。
本届大会选址“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一带一路”倡议下科技人文交流的蓬勃生机,也体现了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立足亚洲、辐射全球的战略布局。大会期间,举办了开幕式、主旨论坛、专题研讨、商务考察、项目对接洽谈等一系列高规格活动,内容涵盖“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原创”“绿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数字时代的产业变革”“生命科技与人类健康”等多个热点议题,充分展现了科技前沿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趋势。
在11月12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理事长徐亭发表题为《人工智能赋能科学原创:理论研究与创新实践》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当前全球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科学研究的范式与路径。从数据驱动的假设生成,到自动化实验设计与结果预测,AI正逐步成为科学家的“超级助手”,极大提升了科研效率与创新能力。特别是在材料发现、药物研发、气候建模等领域,人工智能已展现出超越传统方法的潜力。徐亭强调,面对复杂性日益增强的科学问题,必须打破学科壁垒,推动AI与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科研模式,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踪模仿”到“引领原创”的跨越。科技创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产业应用与社会价值创造。当前,全球仍面临诸多共性挑战,如能源转型、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气候变化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亟需科技力量的深度介入。而人工智能(AI)作为通用目的战略技术(GPTs),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碳排放等方面的潜力尚未被充分释放。因此,必须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推动AI技术在制造业、农业、医疗、交通等关键行业的规模化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助力全球经济实现绿色、包容、可持续复苏。
特别提及的是,徐亭在报告中呼吁全球科学界与产业界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可信可溯”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他表示,技术本身无国界,但其发展必须遵循伦理规范与人类共同价值。随着大模型、生成式AI、具身智能、超级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确保AI的安全可控、公平透明、隐私保护,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他倡议由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牵头,联合各国科研机构、企业与政策制定者,发起“全球AI创新治理与安全对话机制”,推动建立跨学科、跨国界、跨时空的合作框架与融合平台,在促进技术创新的同时,防范潜在风险,确保科技进步真正造福全人类。
会上,徐亭理事长还主持召开了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理事会(WFAEC)成立大会,标志着联合会治理体系迈入制度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大会正式宣布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制,设立主席团、院士(会士)委员会、顾问(专家)委员会及执行委员会(秘书处)四大核心机构,旨在进一步提升组织的决策效率与专业水平,增强全球代表性与影响力。
在庄严而热烈的氛围中,徐亭理事长为新一届理事会成员及首批会士颁发了荣誉证书。此次获聘的首批会士共50位,均是在各自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力的科学家、工程师与产业领袖,他们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瑞士、瑞典、挪威、日本、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沙特、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巴西、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多个国家,涵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前沿方向。会士制度的建立,不仅是对杰出人才学术与产业贡献的高度认可,更将为联合会打造高水平智力支持网络、引领全球科技创新方向提供坚实支撑。
颁证仪式上,徐亭表示:“会士是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WFAE)的最高学术荣誉,代表着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对科学原创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共同追求。每一位会士都是某一领域的‘灯塔’,他们的思想与实践将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以此为战略支撑与超级链接而设立的 WFAE院士(会士)委员会,必将集聚全球最强大脑,形成落地最优方案,达成国际最佳合作,我们期待通过这一机制,凝聚更多顶尖智慧,激发跨界合作的无限可能,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大会期间,多场专题论坛同步举行,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社会”“绿色能源革命与碳中和路径”“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等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多点突破、交叉融合、加速迭代”的特征,单一技术难以独立应对复杂系统性挑战,唯有通过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的深度协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颠覆性创新。
在“数字经济与智能社会”分论坛上,多位专家指出,随着5G、物联网、区块链与AI技术的融合演进,全球正加速进入“智能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而算力则成为核心基础设施。未来城市、智慧交通、数字金融等应用场景将全面重构社会运行方式。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算法偏见、数字鸿沟等问题亟待解决,需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手段协同应对。
在“绿色能源革命”专题研讨中,来自欧洲与中东的能源专家分享了光伏、风电、氢能及储能技术的最新进展。他们认为,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依赖于技术突破,更需要政策引导、市场机制与公众参与的多方合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合作潜力巨大,应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与项目投融资对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论坛则聚焦肠道微生物、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与会科学家指出,随着微生态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自闭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通过精准调控菌群结构,有望开发出新型非药物干预手段,为慢性病防治开辟新路径。同时,AI在蛋白质结构预测、药物分子设计中的应用,正显著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业注入新动能。
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圆桌对话中,多位企业家代表强调,科学家是“从0到1”的探索者,而企业则是“从1到100”的推动者。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他们建议,应鼓励更多科学家走出实验室,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发投入,支持高风险、长周期的前沿探索。政府则应发挥桥梁作用,通过设立联合基金、建设中试平台、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营造有利于“科产商学金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理事长苏军致闭幕辞。他回顾了联合会自2021年创办以来的奋斗历程:四年来,联合会已成功发起、参与支持、战略合作近 20 场国际性科学、教育与文化论坛,覆盖亚洲、欧洲、中东等多个区域,累计吸引上万名专业人士参与,促成数十项国际合作项目落地,初步构建起全球创新协作网络。特别是在推动青年科学家成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国际科技治理对话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苏军表示:“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的成长,离不开每一位成员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家主导、产业驱动、开放协作’的理念,努力打造一个真正属于全球科技工作者的家园。今天的理事会成立与首批会士颁证,标志着我们组织建设迈上了新台阶,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宣布,2026年世界院士专家大会计划在中国举办,具体城市与承办单位将在后续公告中公布。届时,大会将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规格,邀请更多诺贝尔奖、图灵奖、沃尔夫奖等世界级奖项得主以及多位世界 500强企业家参与,力争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盛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苏军在闭幕辞中正式发起创办“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颂振奖”(Sonzhen Award)。该奖项旨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出开创性贡献的个人或团队。奖项将设立“基础研究转化奖”“产业颠覆创新奖”“可持续发展贡献奖”三大类别,计划每两年评选一次,由WFAE院士(会士)委员会组织评审并颁发荣誉证书与奖章(奖金)。“我们设立‘颂振奖’,不仅是为了致敬那些默默耕耘、勇于突破的科技先锋,更是为了树立一种价值导向——真正的伟大创新,不仅要在实验室里闪光,更要在工厂里落地,在市场上开花,在人民生活中结果。”苏军说,“‘颂振’二字,寓意‘颂扬科学原创、推动产业振兴’,也寄托着我们对科学精神与产业变革持续、融合、高维发展理想的深切期许。”
大会期间,还组织了中亚相关合作机构与产业园区商务考察活动。与会代表参观了当地数字经济产业园、绿色能源示范项目及国际合作创新中心,深入了解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战略布局与政策支持。多国企业代表表示,愿以此为契机,探索在中亚地区开展技术合作与产业投资的可能性。此外,大会还设立了项目对接洽谈专区,促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某中国AI企业与德国科研机构就工业智能检测系统达成联合研发协议;一家新加坡生物技术公司与中东医疗机构签署肠道微生态诊疗技术合作备忘录;以及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新能源微电网建设方面的技术协作框架。
本次大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科学家与企业家提供了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更以制度化建设(理事会与会士制)和激励机制(颂振奖)的双重创新,为联合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展望未来,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将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深化全球科技合作网络,推动更多原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科技力量。
在科技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核心的今天,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科技创新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的深刻内涵。从撒马尔罕出发,这场关于智慧、合作与未来的对话仍在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球科学家与企业家的携手努力下,一个更加创新、绿色、包容的世界,正加速向我们走来。(WFAE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理事会办公室供稿)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